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群一次少量吃冰的东西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危害。但长期过量吃则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如刺激口腔、胃肠道、引发肥胖、引发痛经等。且中医认为常吃冰的东西会导致湿气淤积、伤害脾胃等。因此,通常不建议长期吃冰的东西。
一、西医:1、刺激口腔:冰东西进入口腔后可能会刺激口腔黏膜,牙齿敏感人群还可能导致牙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牙痛。如果冰的东西含糖量较高,还可能为牙缝中的细菌提供繁殖条件,增加患口腔炎症的风险;
2、刺激胃肠道:冰东西进入胃肠道后,由于温差过大,会刺激胃肠道产生强烈痛感,还可能导致胃肠道蠕动加剧,容易引发胃痉挛、肠痉挛等疾病;
3、影响食欲:冰东西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减慢,胃部消化减慢,可能影响正常餐食的摄入,易导致营养不良;
4、损伤血管:冰东西会刺激人体血管的收缩,可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本身患高血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等患者而言,更为危险,易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威胁生命;
5、引发肥胖:如冰淇淋、雪糕等冰的东西本身热量较高,在低温刺激下,胃肠道消化减慢,导致能量无法被消耗,就容易转化成脂肪,并导致肥胖;
6、引发痛经:部分女性经期吃冰的东西,容易刺激全身血管,其中也包括子宫内膜血管,当血管剧烈收缩时,就容易引发痛经或月经不调等。
二、中医:1、湿气淤积:冰的东西易产生湿气和寒气,容易堆积在体内无法被排出,会导致人体体质下降,变得虚弱,更易患病;
2、伤害脾胃:中医认为“脾喜燥不喜湿”“胃喜温不喜凉”,寒凉食物的刺激会脾胃,更易出现腹痛、腹泻、腹胀等症状。
但部分特殊情况下,如夏季燥热、中暑、外伤等,少量吃冰东西,或外敷冰东西也有一定益处,如可用于外伤镇痛止血,冷静精神,可起到一定镇静作用。另外,部分特殊体质人群,如胃肠功能较弱、老年人及儿童,以及患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需在吃冰前咨询主治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