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周三(2月19日)報道,一間中國公司已停止出口用於處理電動汽車電池金屬鋰的設備,這表明製造商已經開始實施北京所提議出口管制。
據知情人士和路透社看到的文件顯示,江蘇久吾高科技公司上月通知客戶,從2月1日起將停止出口一種名為「吸附劑」的過濾設備。
路透社報道,中國江蘇久吾高科將從2025年2月1日起,停止出口一種名為「吸附劑」的過濾設備。(久吾高科)分析人士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吸附劑生產國,用於從鹽水或其他含有電池金屬的溶液中提取鋰,但基於北京方面不願分享數據,其市場規模可能很難確定。
另一間鋰提取技術公司高管匿名表示,江蘇久吾和另一家主要吸附劑生產商——藍曉科技新材料公司正在與政府就提案進行談判。
江蘇久吾和藍曉科技的代表未對路透社的提問作出回應。藍曉科技董事長一個月前曾表示,該公司海外擴張計劃包括向客戶轉讓技術。
藍曉科技官網截圖。(藍曉科技)中國商務部1月2日發布關於《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調整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此次目錄調整擬將電池正極材料製備技術納入限制出口部分,並計劃加強對提取金屬鎵和鋰的一些技術和工藝的限制。意見反饋已在2月1日截止。
路透社指出,行業中有些人認為,儘管上述僅是提案,但它已經對出口受限物品到「不友好國家」產生了威懾作用。中國一名國際律師稱,這對清潔能源行業的客戶產生了「寒蟬效應」。
電池巨企寧德時代在福建的一家工廠。(Reuters)這名因問題敏感要求匿名的律師稱,中國商務部官員曾訪問多間公司討論提案,並在其中一間公司警告不要繼續進行一項正在談判中的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出口交易。他也說,銀行在批准出口融資時也要求提供額外的批准。
中國商務部未對路透社的提問作出回應。
路透社指出,儘管尚不清楚這些管制一旦實施,將會多麼嚴格,但提案本身表明,北京願意利用其在鋰礦開採和加工等關鍵礦產領域的主導地位,作為在與華盛頓的貿易戰中施加壓力的手段。
插圖攝於2023年7月6日,圖為中國國旗置於元素週期表上的鎵(Gallium)和鍺(Germanium)元素旁邊。(Reuters)中國商務部去年12月宣布,將禁止對美國出口石墨、鎵、鍺等兩用物項。這些都是戰略金屬,廣泛用於軍事用途或半導體製造用途。
中國2023年曾限制鎵、鍺、稀土等材料出口,去年9月再對這種關鍵礦物及其相關元素實施出口限制。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
中國駐世貿代表譴責特朗普關稅措施 警告或致全球經濟衰退因應關稅 Acer宏碁:3月起對美國出口中國製造手提電腦加價10%日本米價上漲掀炒賣潮?日媒:有中國人及跨行業公司囤米轉賣獲利中國援加沙緊急人道物資從約旦啟運 通陸路口岸運送